聖地文化出版社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

朝覲心靈的聖地

修行,就是顛覆你的一切

9/16/2015

0 Comments

 
Picture
修行之苦在於你幾乎要顛覆自己的一切,從“你看世界的方式”到“你想問題的方式”,你的生活會完全改變。那種痛苦有如揭痂,那是切膚之痛,深入骨髓。

如果你自認是修行人卻從未經歷過這些,那麼請相信,其實你未曾真正修行過。並非得到幾個灌頂、每天修修法就是修行人。你必須改變自己的所有觀念。如果你自認是修行人卻依然秉持修行之前的觀念,依舊使用過去的思維方式,那麼你只是在假裝修行。佛法從來沒有真正觸及你的心。


在《教父3》裏,一位梵蒂岡教士從水里撈出一粒石子,磕碎它並展示給教父:雖然在水中浸淫多年,石子的裡面仍舊是乾的。你是否也是如此?在佛法中心呆了很多年,得過很多灌頂,聽過無數的開示,但你的心就像那塊石子一樣,只是表面濕潤,裡面一直是乾的。佛法的甘露從來沒有進入你的內心。

很多佛教徒從未感受過修行之苦,那是因為他們從未相信過他們的信仰,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在輪回,他們從未認真想過自己正在輪回這件事。你想過嗎?“你正在輪回”,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試想一下,如果你真的確認自己在輪回,你有一大堆惡業在等著清淨,如果在這短短的幾十年沒有清淨完的話,你就可能轉生為一隻豬,命運完全操縱在別人手上,你會被屠殺而全無反抗之力。如果你真的確定這一點,就絕不會還有閒心去忙那些毫無意義的事;你不會有諸多藉口來推諉,不需要別人告訴你就會知道甚麼是真正重要的。

過去的那些大阿羅漢、大祖師們,他們只要想到過去在三惡道的經歷,就會恐懼得暈厥過去。就我個人而言,雖然沒有達到暈厥過去的程度,但每次僅只想想畜生道的苦就會渾身冒冷汗。你可以試著想一下自己置身於三惡道,想一下,有感覺嗎?如果毫無感覺,那麼可以確定的是,你根本不相信輪回。今天很多佛教徒可以對三惡道談笑風生,那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從未相信。

你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否認。你會騙自己說“我其實是信的”,但事實是,你不信。

如果你真的認真對待你所聽到的一切佛法,你就必須和過去的很多觀念、很多習慣切割,這個過程絕非無痛。你必須和那些和你相處了幾十年、像老哥們一樣的錯誤觀念、錯誤習慣說再見,你必須這樣做。

當你真的建立起“我正在輪回、我會死、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死、我死後可能轉生成一隻豬或是一隻海鳥、我完全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這些觀念之後,你的人生就會隨之改變。你會知道甚麼是重要的,你去忽略掉很多過去你認為重要的。你會把時間拿來做正事。

還有一種修行的痛苦是來自師父的打擊。宗薩仁波切說過:師父是你雇傭來拆解你“自我”的一個人。“自我”是甚麼?那是你拿生命來捍衛的最重要的東西,你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它舒服。現在要你雇一個人把它拆掉,你可以想象這種痛苦。

如果你從未品嘗過這種痛苦,那麼你尚未遇到那個可令你證悟的人。如果你遇到他,你的修行就會徹底改變,你才會知道為何金剛乘里師父如此重要——他幾乎彈無虛發,你越是怕的地方越是會被精確命中。你越是想藏起來的東西越是會被公諸於眾,你所有醜惡的東西都暴露無遺——就像是在萬人大會上被扒光了那樣。那種痛苦絲毫不亞於前一種。

那些未曾經歷過這兩種痛苦而覺得修行很快樂的人,其實只是在騙自己。你做出修行的樣子,但從未修行過。這種貌似修行的偽修行不會帶給你真正的利益。

你花了時間,可能還花了錢,最後得到一個假貨,沒有比這更不值得了。所以,請不要繼續假模假式地修行了。

修行雖然很苦,但比起輪回之苦,這麼短暫的苦又算甚麼呢?佛陀曾說過:“我們在輪回中流過的眼淚如果收集起來的話,會超過地球上的海洋。”仔細想想這句話,你會毛骨聳然。

0 Comments

清淨病障業障的方法

9/13/2015

1 Comment

 

今年9月9日~9月15日 (藏曆7月27~8月2日)

Picture
各位佛友師兄們:今年9月9日~9月15日,藏曆7月27~8月2日;藥王星開始出現,為期7天。 藥王星當空的7天內,江河湖海等一切水源皆具藥性,是沐浴,清淨病障業障的好時機。此時雨水也具同樣加持力,7日內宜淋雨。

觀想:這段時間洗澡,沐浴時,可以觀想藥王星的光照在藥師佛的頭上,藥師佛放光加持一切水,一切水有治療疾病的力量,用大乘的菩薩發心,用三殊勝攝持,洗時觀想藥隨著水流下來,洗去身上的病和業障,盡除一切有情身心的業障。下雨天可以淋淋雨,觀想的方法同洗澡一樣。

持咒:這段時間請大家多念誦藥師佛心咒:達雅塔 嗡貝喀匝耶貝喀匝耶瑪哈貝喀匝耶 貝喀匝耶喇匝雅 薩摩嘎得所哈!多多祈請藥師佛,得大加持,功德無量!

發願:回向眾生身體健康,遠離一切疾病困擾!望互相轉告,善願早成!

祈願一切眾生平安吉祥,身體健康,一切順利,祈願世間清淨和平!


1 Comment

拒絕上當 · 深度揭秘西藏的“活佛”  

9/9/2015

0 Comments

 
佛”稱呼的由來
佛教自古印度誕生以來,經過二千多年漫長地傳播和發展,由於受語言文字、文化背景、種族民俗、眾生根性等眾多原因的影響,到現在逐漸演變為三大語系——藏語系、漢語系及巴利語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建基於全球海拔最高處的雪域西藏,以藏民族為信仰主體並輻射到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蒙古、內地乃至全球的藏傳佛教,以其佛學理論體系完備、兼具大小顯密教法、學修並重次第井然等獨特魅力,而享譽海內外。對於一般人而言,每當聽到藏傳佛教這個名稱的時候,當即浮現在腦海中的詞彙,我想應該大都是“喇嘛”、“活佛”吧?特別是活佛,總是透著一種聖潔、神秘,從而讓人望而卻步,覺得高不可攀。

“活佛”來自藏文“祖古”,直譯漢文應是“化身”,即轉世再來的聖者或者修行人。在藏文的原義中,並沒有活佛或者“活生生的佛”等含義。至於活佛這個詞具體肇始於哪本漢文文獻,筆者不得而知,但內地常把心地善良、救人於水火之中者稱為活菩薩。而藏傳佛教這些轉世再來的祖古,大都是佛菩薩或者修有所成的大修行人,或許由此把祖古稱為活佛。據說在一些信仰藏傳佛教的清朝皇帝文書及賜予西藏高僧的印章中就會發現活佛字樣,由此看來,活佛的稱號已由來已久。或許最初的活佛稱呼,就來自皇帝的冊封。


Picture
藏傳佛教第一位轉世活佛(祖古)都松欽巴
活佛不一定是喇嘛
很多不懂藏文化及藏傳佛教的人,都會想當然地以為活佛一定是喇嘛中的一員,而且是喇嘛中的聖者或者首領,其實不然。這種錯誤認識,不但來自對活佛本義的誤讀,也源自對“喇嘛”含義的曲解。喇嘛是藏文音譯,直譯為漢文是“無上”。是指那些精通佛典、道德高尚、戒律嚴明及內懷證悟的高僧大德、上師,是指那些能夠傳授經論知識、禪修體驗、具備堪為人師資格的精神導師。

在藏傳佛教中,一般的出家人叫作扎巴,見面時比較尊重的稱呼也大都直接稱為阿喀,並不冠以喇嘛之名。不懂佛教之人,將所有西藏的僧人稱為喇嘛,與將所有漢傳佛教的出家人稱為和尚,竟極為相似,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和尚”一詞來自古老的梵文,直譯漢文為“力生”,即有能力令他人生起善心、功德。主要是指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也是弟子對老師的尊稱。因此,漢傳佛教中一般把給自己傳授出家戒律者稱為戒和尚,意即授戒之師。

故此,並非所有活佛都可以成為喇嘛。能否成為喇嘛,並非以是否具備活佛的稱呼而定,端賴其學識、道德及修證情況。有的活佛經過自己長期地學習和修持,達到堪為人師的標準後,才能成為他人的上師。而有的活佛由於願力不同等原因,而不具作喇嘛的條件。因此,在選擇上師的時候,應依經論所說喇嘛的標準進行考察。現在很多初學藏傳佛教的人,一聽說是活佛,即盲目拜師,這其實是外行人所作的頗為令人遺憾的事情。

作為心靈導師的喇嘛需要甚麼條件和資格,如何選擇自己的喇嘛等問題,以後慢慢再聊。


活佛不一定都是佛菩薩
自活佛轉世制度誕生於嘎舉派以來,到目前為止,各教派大大小小的轉世活佛何止千萬。雖然活佛中不乏佛菩薩的化身,但也不盡然。這些活佛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佛菩薩化身、轉世修行者及宗教情感需要。

第一類是佛菩薩的化身。譬如著名的班禪、大寶法王、達賴等大活佛,他們一般都被認為是各種佛菩薩的化身。由於這些活佛其本質都是佛菩薩,只是為了救助輪回中的眾生,才循自本願不斷轉世。這些活佛是真正意義上的活佛。

第二類是轉世修行者。佛教認為,成佛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大乘的成佛之路十分漫長,甚至以無數世或大劫來計算。這些活佛或許還沒有獲得很高的證悟,但由於他們已經有相當的修持,可以憑藉願力及修持力而轉世為人繼續修持。因此,也算是非常好的活佛。

第三類是宗教情感需要而產生的活佛。有時候,由於各種原因,無法覓得某活佛名號的真正轉世者,或者地處偏遠地帶的寺院,為了滿足當地信教群眾的信仰及情感需求,也為了輓救當地寺院逐漸沒落的需要,會找尋一位相對各方面都優秀但不一定是真正轉世的靈童來繼承某活佛的名號。這些活佛如果有機會接受好的學修教育,也一樣可以成為好的活佛。否則只能在家鄉寺院,作一些念經超度等佛事而度餘生。

另外,時下泛濫的眾多劣跡斑斑的活佛中,除了假冒的活佛、仁波切外,也有真實具有活佛、仁波切名號者,但無論是假活佛還是真活佛,只要道德敗壞、學修下劣,都不堪為人師表。希望各位朋友擦亮慧眼,不要被“活佛”稱號所迷惑,乃至上當受騙後貶低攻擊藏傳佛教,除了證明自己的無知外這又能怪得了誰呢? 

0 Comments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9/6/2015

0 Comments

 
Picture
勝道寶鬘論·岡波巴大師著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一.為了成就世間法而息隱住山,乃學佛人之過失。
二.身為領眾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學佛人之過失。
三.佛學雖博而不怯罪行,乃學佛人之過失。
四.口訣雖豐富但身心卻流於凡俗,乃學佛人之過失。
五.持戒雖然謹嚴,心中貪念卻極大,乃學佛人之過失。


六.覺受和證悟雖好,卻不能調伏自己的身心,乃學佛人之過失。
七.已入法門,但於入世之愛憎不能斷捨,乃學佛人之過失。
八.身雖出世行於佛道而勤事稼嗇,困於農務,乃學佛人之過失。
九.雖解義理而不修持,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 雖已立誓修持而不能貫徹始終,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一. 職務雖在法中,而法行卻不能成長,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二. 食物雖然自然而來,心還是放不下要去東謀西找,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三. 由善業(定慧)所獲之威力,用來醫疾延命,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四. 為了財物而教人口訣,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五. 以心機來自讚毀他,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六. 能傳授口訣給別人,自己的身心卻不能與法相應,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七. 自己不能獨自安住,又不知隨順處眾之道,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八. 於樂不能容受,於苦不能忍耐,乃學佛人之過失。



0 Comments

佛陀的眼淚

9/2/2015

4 Comments

 
Picture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應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裡很不舒服,他來見佛,請佛趕快涅槃:“你度了那麼多人了,可以涅槃了。


”佛祖覺察到自己與娑婆眾生的緣分已到,就答應了波旬的請求。魔王波旬說:“你涅槃後,我一定要破壞你的佛法。”

佛說:“佛法是正法,沒有任何力量能破壞。”

魔王波旬說:“呵呵,正義永存,邪惡也不會消失。你在世時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孫不也很多嗎?人性本惡,學壞容易學好難。你入滅之後,信仰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信仰我的人會越來越多。”


佛說:“你破壞我的佛法對你沒好處。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著善良的人,也照耀著邪惡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時代一旦結束,你的福報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無間地獄,你會在地獄中受無量種種苦。”

魔王波旬:“我知道佛祖是不說謊的,但是,佛祖你也知道命由心造。我會設法避免地獄之苦的。”

佛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哪裡能避免得了!”

魔王波旬:“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波旬亦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在順應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嚴,極力強調貪欲的危害,教人遠離貪欲。而我順應百姓的慾望,滿足百姓的慾望。眾生沒有貪欲那裡有我波旬?”
佛說:“我有佛經留世。”
魔王波旬:“經典是死文字,要教化眾生,還是需要人來解釋。”


佛說:“我有僧寶留世。”
魔王波旬:“你要教化眾生得引進新人吧。你老人家不會拒絕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誨吧。”


佛說:“不會。”
魔王波旬說:“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僧寶內,穿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他們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以達到我今天武力不能達到的目的……”

佛祖聽了魔王的話,久久無語,不一會,兩行熱淚緩緩流了下來。

魔王見此,率眾狂笑而去。       

佛對魔王波旬說:末法時,我將率弟子脫掉袈紗走出寺廟,一世修成!

佛法共分為四個時期,即:正法時期、理法時期、相法時期、末法時期。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五百年為正法時期;再五百年為理法時期,再五百年為相法時期,再往後就是末法時期。據佛教經典大乘同性經卷下、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本等記載:到佛教末法時期時“教法垂世,人雖有稟教,而不能修行證果,稱為末法。”......



某時釋迦牟尼在天宮說法,當時有大魔王名“潶瀧”又叫“波旬”也於眾中聽講,之後他起立對釋迦說:“我要壞你佛法”。本師答:“我法是正法,你壞不能”。

潶瀧繼說:“等到末法時期,你法運衰時,我讓我的魔子魔孫統統穿上袈紗,走進寺廟,壞你佛法”。本師淚下......良久後,釋迦堅定地說:“那時我將率領我的弟子,脫掉袈紗走出寺廟,而且一世修成!!!”......

五祖弘忍傳心法和衣鉢與六祖慧能時說:“衣鉢傳到你這一代,就不用往下傳了,那個時候是到了末法時期,聞佛者不少,真修者鳳毛麟角。”

《大般湼槃經》卷七:
佛告迦葉:我般湼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佛藏經》卷中 :
舍利弗,如來在世三寶一昧,我滅度後分為五部。舍利弗,惡魔於今猶尚隱身,佐助調達,破我法僧,如來大智現在世故,弊魔不能成其大惡。當來之世惡魔變身作沙門形,入於僧中,種種邪說。令多眾生入於邪見,為說邪法。

4 Comments

惜福

9/2/2015

0 Comments

 
     弘一大師在孩提時,他的父親請人寫了一副清朝劉文定公的對聯,高高地掛在柱子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教誡要愛惜糧食和衣服,這不是在財物上慳吝,而是因為一個人要懂得惜福,不能鋪張浪費。
     大師的哥哥時常教他念,這一句念熟了,以後凡是遇到穿衣或者飲食,大師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蹋。而且大師的母親也常常教他,身上穿的衣服應當時時小心,不可以損壞或者污染。
      修行人更應在有福報時應當珍惜,最好省下自己的福報捨給他人用。修行人也應隨順現代人的作風,而應隨學儉樸惜福的古風。

Picture
0 Comments

阿底峽尊者對郭巴益西巴瓦的教言

8/21/2015

1 Comment

 
Picture
阿底峽尊者住在葉瓦崖時,教導奧·郭巴益西巴瓦說:

“ 頂禮薄伽梵聖救度母!

頂禮諸位大德上師!
善男子,你應當好好地思維我所說的話語:濁世之時,人的壽命很短,而種種的知識太多,況且自己能活幾年更是沒有一定,所以應當趕緊努力取最需要的。


如果只是每天忙著錢財和生計,則與俗人沒甚麼差別,不要自稱是比丘。

雖然身住在靜處,若只是以今生的不如意而痛苦,甚至每天為此患得患失,不要說自己是住靜比丘。

追求的不外今生的慾望,未能拋棄種種損惱他人之心的,不要自稱是住靜比丘。


雖然身住在靜處,而未能斷絕世俗的混雜,與他們同出同入,說笑話、拉家常,每天荒度時日,不要自稱是住靜比丘。



他人的惱害分毫不能忍受,他人的利益分毫不能成辦,不要自稱是比丘菩薩。

如果這樣說了,就是誑騙世間,成了大妄語的罪過。

但是這些也只能欺騙世間的凡夫,卻騙不了具有無礙慧眼的智者,這是其一;因果業報真實不虛,如影隨形,這是其二;也騙不了具有法眼的眾生,這是第三。

此外,你在發菩提心時,對本尊上師所作承諾必須牢記。
如果遇到特別困難的忍辱境遇,不要說我不堪忍受。不要總是考慮如何如何困難,只應當想起自己當初的承諾。難與不難在沒有承諾立誓前可以考慮,既然已經承諾立誓,如果有違犯,就成了欺騙本尊和上師。所以不要考慮如何困難,只應當想起自己的承諾。

還有,住在靜處的目的,在於遠離世俗,遠離塵囂。離開了世俗的喧囂雜亂,就沒有了世俗的慾望、希求等分別散亂的因緣,可以專心地觀修自己的妙寶菩提心,不隨世間人事的盛衰而動心發語。

起初未能如法修行,是因為修心的力量太弱,而世間的分別一再生起,它的力量很強。如果不依靠一個特別有力的對治,那麼雖然住在靜處,也失去了意義,僅僅是過著鳥獸般的生活而已。



這件事眼前雖然很難,但是要考慮到將來,就好像盲人偶爾摸到一顆摩尼寶珠,一旦丟失,以後再也難以找到。

修行的時候不要計較時間的長短,而應觀察證悟了多少、自心修行力量的大小、煩惱是否有所減少。應當時時觀察自心,不要造罪,不要自欺,不要欺騙上師本尊。自己的身體他人替不了。

今生衰敗或即將衰敗,隨它敗去就可以了。如果自己的面前,有一堆骯臟的大糞,必然會盡快地把它淨除;能得到他人的幫助,有甚麼不高興的呢?同樣,對於今世的一切分別,必須竭盡所能修對治法去斷除它,如果有殊勝的師長和朋友幫助,你有甚麼不高興的呢?

境雖然有差別,自己菩提心的修習則無差別。別人損害自己不要惱怒,如果惱怒又怎麼修習忍辱?煩惱起來的時候,應當思考怎樣對治,如果被煩惱打敗修法又有甚麼用呢?

所以你應當觀修最珍貴的菩提心,不要有剎那失念間隔。如果有失念間隔,煩惱魔就會伺機侵入,魔侵入就會菩提心中斷。那樣,雖然在大力地利他,自己卻只能去惡趣,心中還覺得在修法,也只會毫無意義地空赴後世了。

善男子,在臨終死的時候,諸位師長朋友們不要苦悶。如果跟前有嚮往正法的世俗人,也要勸他們不要悲傷和疑惑。

若沒能時時對照經教修正自心,雖然想著要修習正法,實際上已是人法相背,死的時候沒有修菩提心的徵象,反而會有墮入惡趣的兆頭。如果是這樣,那麼別人悲傷苦悶也正就正合適了。所以應當發起競壽修法的驕傲,精勤猛進地修習,不要死的時候兩手空空。



總之,住在靜處的修行人,若沒能背棄對今生的希求,則修法也不能得益。

不要作世俗的事業,應當作能令今生和後世都不衰敗的事業。

若懷著世俗的心念,則修法就成了“副業”。既然成了“副業”,則不外乎“口法”“食法”“矯法”而已了。

所以應當依止勝友,不要交結惡友,要居無定處,不要積聚財物,任何作為應當與法相符,任何作為應當對治煩惱,這樣才是清淨正法,應當勤加努力。

如果自心生起功德,不要驕慢,會被魔趁隙侵入。

應當住在靜處,使自心寂靜調柔,少欲知足,不觀自己的功德,不察他人的過失,應當知道畏懼(業因果),不要放逸,不要攀緣,要起善心,不顛倒不散亂,恆常思維法義。要謙虛,能吃虧,不矜驕,不貪求,心懷悲憫,舉動合宜,易滿易養,就象野鹿遠離塵俗。

未斷除人事往還,不是修法的人;未斷除務農、經商、畜牧、放貸,不是出家的人;未斷除欲求,不是比丘;心裡沒有慈悲,不是菩薩;未捨棄世俗的事務,不是修行人。


不要被慾望牽著走。

總之,住在靜處的修行人,不要過多雜務,惟應一心修法,一定要作到在將來死的時候,心中沒有懊悔。”

尊者又說:

“如今是濁惡的時代,不是裝模作樣的時候,而是應當努力修行的時候。
不是自高自大的時候,而是應當謙虛的時候。
不是依靠親朋好友的時候,而是應當依止靜處的時候。
不是勸勉弟子們的時候,而是應當自勵的時候。
不是摳文摘句的時候,而是應當思考義理的時候。
不是相互走竄的時候,而是應當安心堅守的時候。”

1 Comment

宗大師祈請文

8/13/2015

0 Comments

 
Picture
宗喀巴大師祈禱文:

無緣慈悲大海觀世音,無障智慧總主文殊師,

破除一切邪魔密藏主,雪域聖哲之首宗喀巴,

洛桑扎華我向您祈禱,加持心事如願得成就!

0 Comments

宗大師祈禱文:開智降魔 ,具足無量功德

8/9/2015

0 Comments

 
Picture
     『宗喀巴大師祈禱文』:「無緣慈悲大海觀世音,無障智慧總主文殊師,破除一切邪魔密藏主,雪域聖哲之首宗喀巴,洛桑扎華我向您祈禱,加持心事如願得成就!


      此文又稱「穆則瑪」祈請文,由宗喀巴大師親自所作,具有無比殊勝的加持力,在藏區非常盛行。常念誦該祈請文,不但能廣開智慧,而且能降諸魔障!

      這五句的偈頌就是著名的宗喀巴大師祈禱文,民國初年時,由法尊法師曾經翻譯過。這個祈請文是由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金剛手菩薩三位本尊合一的陀羅尼,又是宗喀巴大師所造及允諾祈請用的,能開智能及降魔,具足無量功德。

    西藏有一戶人家,遭受白哈爾魔的侵擾,這戶人家請了許多高人前來驅治,但都沒有效。

    有一天,村莊裡的一位牧童來到了某位大喇嘛的修行處,將村裡的事告訴了大喇嘛,大喇嘛說:「我這裡有一雙加持過的鞋子,及一串加持過的念珠。當魔進入屋子時,就將鞋子放在門的兩旁,念珠則散放在屋子牆壁的空隙處。」

    牧童記著大喇嘛的話,回到村裡。

    當天晚上,白哈爾魔又進入某家屋子,牧童依著大喇嘛話去做。剎那間,白哈爾魔看見屋子四周都是無量的護法神,門口又有金剛手菩薩,魔王感到惶恐害怕。

    大喇嘛隨即而至,白哈爾魔於是跪求大喇嘛放他生路。大喇嘛說:「可以,但你必須遵守一些約定。」

    大喇嘛說:「就是從今以後不能再侵擾他人。」

    白哈爾魔說:「我是以作祟人來生存的,如果從今以後不能侵擾他人,我將不能生存。」

    喇嘛說:「那不能侵擾誦持宗喀巴大師祈禱文的人。」

    魔說:「整個康藏,幾乎沒有人不誦持的,和上面約定幾乎一樣,我還是沒有生路。」

   「那遵守不擾亂一天誦宗喀巴大師祈禱文一百零八遍的人呢?」

   「這樣可以。」

      白哈爾魔是非常有力的魔,連此魔都不敢作祟,其它的魔就不用說了。在西藏地區,當修行稍有進步的人,白哈爾魔就常常出現來作祟,因此宗喀巴大師祈禱文更加遍行於康藏地區。



      凡修持此祈禱文者,都能得到宗喀巴大師的特別加持,消除魔障、圓滿資糧、速成佛道。

0 Comments

抉擇     才旺瑙乳 著

8/9/2015

0 Comments

 
Picture
抉擇 -瑙乳《凡經》
就像《奧義書》中的預言:從黑暗至於燦爛。就像黎明時的一場夢。你肉身的磨難已經過去,魔咒消失,你從煉獄中走出來。
在過去的一些歲月裡,別人以為你活的屌絲,一無是處。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在喧鬧和安靜中執守著什麼,你在忍耐著什麼,同時又在化育著什麼。就像蛇經歷蛻皮,就像閃電將烏雲分開,那些肉身的痛苦育養你的心。每一天都在進步。就像鳳凰涅槃,就像魚躍出水面,你完成了蛻變,從煉獄中走出來。就像閃電劈開了天堂的大門,但你選擇了大地。眾善汪洋,你選擇了至善。


0 Comments
<<Previous
Forward>>

    佛學日誌

    正知、正見是走向證悟之道,是行駛菩提大船不可或缺的指南針;在網域佛海中,高僧大德的佛法甘露,是茫茫大海的燈塔,是我們成佛渡眾的入門基石。
    依循正法的佛學日誌與僧語名錄,導引我們走向利眾的成佛之道。  

    歷史檔案

    October 2018
    May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September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September 2014
    April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文章分類

    All
    佛學日誌
    佛學日誌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夏壩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多識仁波切
    大司徒仁波切
    天天藏曆
    安曲仁波切
    宗薩欽哲仁波切
    桑東仁波切
    現代科學與佛法
    藏傳佛教紀念日
    西藏聖境
    頂果欽哲仁波切

    RSS Feed

    聖地文化資訊網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Telephone

+886-2-2682-8598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首頁
  • 聖地出版
    • 作者介紹 >
      • 天祝名人 多識仁波切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藏典出版
    • 作者介紹
    • 發行書目
    • 郵購書籍
    • 購書平台
  • 漢譯計畫
    • 至尊宗喀巴大師文集 >
      • No. 001/KA001
      • No. 002/KA002
      • No. 003/KA003
      • No. 004/KA004
      • No. 005/KA005
      • No. 006/KA006
      • No. 007/KA007
    • 第一函 KA001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2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3 新譯平裝書
    • 第一函 Ka004 新譯平裝書
  • 聖地西藏
    • 西藏文化 >
      • 藏地旅遊
    • 西藏藝術 >
      • 西藏音樂、電影
      • 西藏樂器
      • 西藏服飾
      • 西藏歌舞、戲劇
      • 藝文訊息
  • 雲端教室
    • 多識仁波切 - 疑問解答 >
      • 佛教基礎知識
      • 佛教與現代社會
    • 佛教理論框架 >
      • 佛教源流
      • 佛教總教旨
      • 藏傳五部大論
      • 佛教基礎教義
      • 佛教傳承
      • 佛教四宗 >
        • 毗婆沙宗
        • 經部宗
        • 唯識宗
        • 中觀宗 >
          • 中觀自續
          • 中觀應成
    • YT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線上有聲書
    • 學習日誌 >
      • 實修行門
      • 佛學筆記
      • 藏語學習